关于两个CPU之间通讯的问题

西门子(Siemens)PLC 的 CPU 之间通讯是工业自动化系统中常见的需求,其解决方案高度依赖西门子的硬件架构和专用工业协议,同时兼顾工业场景对可靠性、实时性、抗干扰性的严格要求。以下从 “主流通讯方式”“典型协议与配置”“应用场景” 三个维度展开,聚焦西门子 CPU 间的通讯特点。
一、西门子 CPU 通讯的核心分类:按 “硬件家族” 划分
西门子 PLC 的 CPU 分属不同产品线(如 S7-200/1200/1500 系列、S7-300/400 系列、LOGO! 等),通讯方式与产品线强绑定,核心可分为同系列通讯(如 S7-1200 之间)和跨系列通讯(如 S7-1200 与 S7-300 之间)。

  1. 基于 “工业以太网” 的通讯(主流方案)
    以太网是西门子 CPU 间最通用的通讯方式,支持高带宽(100Mbps/1Gbps)、长距离(光纤可达千米级),适用于大多数工业场景,核心协议包括:
    S7 协议(S7 Communication)西门子专用的 “西门子内部协议”,无需额外硬件,通过 CPU 的集成以太网口即可实现,支持数据读写、事件触发等功能,是同品牌 CPU 间最便捷的方案。
    特点:无需编程,通过 TIA Portal(博途)组态即可建立连接,支持 “单边通讯”(仅一方配置,另一方被动响应)和 “双边通讯”(双方均需配置)。
    适用场景:S7-1200/1500 之间、S7-300/400 与 S7-1200/1500 之间(需兼容模块)。
    PROFINET IO基于以太网的工业现场总线协议,支持实时(RT)和等时实时(IRT) 数据传输,适用于 “主从结构” 的通讯(如一个主 CPU 控制多个从 CPU / 设备)。
    特点:需定义 “IO 控制器”(主 CPU)和 “IO 设备”(从 CPU),数据通过 “过程数据对象(PDO)” 实时交换,延迟可低至百微秒级。
    适用场景:生产线中主控制 CPU(如 S7-1500)与分布式从站 CPU(如 ET 200SP 的 CPU 模块)的高速通讯。
    Modbus TCP/IP通用工业以太网协议(非西门子专用),支持与第三方设备兼容,西门子 CPU 需通过 “指令库” 或 “集成协议” 实现。
    特点:需在程序中调用 Modbus 指令(如 S7-1200 的MB_CLIENT和MB_SERVER块),定义寄存器地址映射。
    适用场景:西门子 CPU 与第三方 PLC(如施耐德、罗克韦尔)或支持 Modbus 的设备通讯,也可用于西门子不同系列间的兼容通讯。

file

  1. 基于 “现场总线” 的通讯(传统方案)
    适用于无以太网接口的老旧 CPU(如 S7-200、S7-300 的早期型号),或对布线成本敏感的场景,常见协议:
    PROFIBUS DP西门子主导的现场总线标准,通过 RS485 物理层传输,支持12Mbps(短距)至 9.6kbps(长距 1200m),采用主从结构。
    特点:需额外配置 PROFIBUS 接口模块(如 S7-300 的 CP 342-5),通过 “GSD 文件” 组态设备,数据交换基于 “总线周期”。
    适用场景:S7-300/400 之间、S7-200(需 EM277 模块)与 S7-300 之间的通讯,尤其在老生产线改造中常见。
    MPI(Multi Point Interface)西门子早期的低成本总线,基于 RS485,速率最高 187.5kbps,仅支持少量节点(最多 32 个)。
    特点:无需额外硬件,CPU 自带 MPI 口,通过 “全局数据(GD)通讯” 实现数据共享(如 S7-300 的 GD 包)。
    现状:逐渐被 PROFINET 替代,仅在老旧设备(如 S7-300/400)中保留。
  2. 特殊场景的通讯方式
    点对点(PtP)通讯通过串口(RS232/RS485)实现,适用于低成本、低速率场景(如 S7-200 的自由口模式),需自定义协议或使用 Modbus RTU。
    例:S7-200 通过 EM241 模块与另一台 S7-200 的串口通讯,程序中需处理帧解析和校验。
    S7-200 SMART 的 “GET/PUT” 指令S7-200 SMART 系列专用的以太网通讯方式,通过GET(读取)和PUT(写入)指令直接访问对方 CPU 的内存区(如 V 区),无需复杂组态。
    二、典型配置流程(以 S7-1200 之间的 S7 通讯为例)
    以两台 S7-1200 CPU(1214C)通过以太网实现 S7 通讯为例,核心步骤体现西门子 “组态优先” 的特点:
    硬件组态在 TIA Portal 中添加两个 S7-1200 CPU,配置各自的以太网地址(如 192.168.0.1 和 192.168.0.2),确保在同一网段。
    建立连接在 “网络视图” 中,用鼠标拖拽连接两个 CPU 的以太网口,选择 “S7 连接”,组态连接属性(如连接名称、本地 / 远程 TSAP 地址)。
    数据映射在 “连接表” 中定义需要交换的数据区:
    例如:CPU1 的 DB1.DBW0(整数)发送到 CPU2 的 DB2.DBW0;
    支持 “输入 / 输出” 双向映射,无需编写通讯程序。
    下载运行将组态和程序下载到两个 CPU,通过 “在线诊断” 查看连接状态(绿色表示正常),数据会自动实时同步。
    三、应用场景与方案选择
    西门子 CPU 通讯的方案选择需结合设备型号、实时性要求、网络环境:

file

四、关键注意事项
地址规划:确保 CPU 的 IP 地址 / TSAP 地址 / 总线地址不冲突,PROFINET 需统一设备名称(Device Name)。
冗余设计:关键场景(如化工、汽车)需用 “冗余以太网”(双网卡 + 环网交换机),避免单点故障。
干扰防护:工业环境中需使用带屏蔽的 PROFINET/PROFIBUS 线缆,接地处理,减少电磁干扰。
版本兼容:不同代际的 CPU(如 S7-300 与 S7-1500)通讯时,需确认固件版本是否支持(如 S7-300 需 V3.2 以上)。
总结
西门子 CPU 间的通讯以 “以太网为核心,协议分层适配” 为特点:新设备优先用 PROFINET 或 S7 协议(便捷、高速),老设备保留 PROFIBUS/MPI(兼容),跨品牌用 Modbus。其优势在于 “组态化配置”(减少编程)和 “工业级可靠性”(抗干扰、实时性),这也是西门子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。

发表评论